近日,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项目——广东珠海不动产登记“1+N”智慧化服务标准化试点标准体系制定完成并发布,含服务通用基础标准85项、服务提供标准185项、服务保障标准83项及岗位标准45项,按其内在联系形成了科学的有机整体。试点项目的系统性建设使得该中心在多方面取得成效。
业务管理标准化,促进工作提质增效。在标准体系试点建设的一年里,中心开展了标准化的专题培训,提升了全体干部职工对标准化的认知,增强了标准化意识,进而促进了中心规范化水平的提升;随着标准编制工作的展开,使工作人员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目标,讨论建立什么样的标准成为工作常态;再加上其争取高分通过验收的决心,更是促使对业务管理的全面梳理和优化,使之先形成标准,再以标准规范业务管理,从而逐步提升登记服务与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创新举措标准化, 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中心利用“标准化+”手段,将标准化试点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统一部署,统一落实,持续助推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标准化。一方面,将“不动产登记+金融”“不动产登记+税务”“不动产登记+地籍与测绘”“不动产登记+公证”“不动产登记+民生”等创新服务模式转化为服务规范,使智慧化服务有标准可依;另一方面,将“三交(交地、交验、交房)即发证”、二手房“带押过户五合一”、“不出关办理”、“律师在线查询”等46项创新举措融入到标准内容中,以此促进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固化提升。两者共同为优化营商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珠海市登记财产相关指标在省内排名前列。
业务经验标准化,精进业务能力提升。不动产登记历经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出现过许多涉特殊情况、业务复杂的历史遗留疑难问题。在编制“1+N”智慧化服务标准过程中,中心不仅将业务办理中的最佳实践经验进行固化,还组织业务骨干对涉特殊情况的历史案卷的办理经验进行了总结,最终整理形成了40项工作手册标准,为知识传承和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工作手册标准通过归纳不动产登记的宝贵经验,不仅便于工作人员日常学习利用,也使知识传承摆脱了“口口相传”的传统“老带新”教学模式,为人员轮岗、新员工培训等业务教学场景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参考资料,为珠海不动产登记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持续夯实根基。
对企服务标准化,助力区域产业发展。标准化试点建设将中心对企服务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企业服务专窗”“产业服务绿色通道”“预约上门靠前服务”等便民利企举措,通过优化流程、精简材料、缩短时限,大幅减少企业办事成本,2024年,中心获得企业群众感谢信、锦旗、表扬等40多次。珠海不动产登记“1+N”智慧化服务标准体系,使对企服务更精准、更高效,助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跨域网办标准化,加速湾区融合发展。2024年,珠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广东省率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湾区通办”,在全国首次实现二手房“跨境带押过户”,“跨省通办”的朋友圈扩充至省外的24省(直辖市)60个市(区),“跨境通办”扩充至15家港澳银行。2024年全年,珠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共办理跨境抵押登记1200宗(涉及抵押融资金额187.11亿元)、“全程网办”业务14593宗、异地代收代办业务53宗。中心以标准制定为牵引,将“跨省通办”,“跨境办”,“二手房(存量房)全程网办”实践经验提炼上升为珠海市地方标准,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下一步,珠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大力强化标准实施力度,持续改进服务,推动改革创新,提炼制定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不动产登记智慧化服务标准,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做出积极贡献,为推动不动产登记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珠海样板”。
(来源:以上内容来源于https://mp.weixin.qq.com/s/vsW2lnFaidydY8S9WRM1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