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总体框架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日期:2005-12-21
“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中《主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及技术措施》通过验收
12月20日,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中《主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及技术措施》通过了由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验收。
《主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及技术措施》于2003年7月通过可行性论证,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共有63家单位的3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这项研究构建了一个完整统一、科学先进、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建立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表,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发展计划建议,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这项研究基于风险分析方法,研究并提出了一批重要的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建议值,并制(修)订了我国相关食品安全的限量标准,提高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水平,为保护消费者健康、维护国家利益提供了依据。其中包括提出了我国重要且急需的农药残留限量建议值13项,食品添加剂限量建议值307项,污染物限量建议值35项,有害微生物和生物毒素限量建议值22项,并制(修)订了5项相关的技术标准。这项研究中的重要食品安全控制管理标准的研制,为实现预防为主和全过程控制的原则,规范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控制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措施和途径。这项研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框架的建议,制定了重要的跨越和打破国外食品安全技术壁垒的措施,为促进我国食品出口贸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这项研究建立了全面、系统、功能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可以充分满足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标准信息的需求。
验收组认为,这项课题在基础研究和技术措施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创新性。首先,首次提出了一个完整统一、科学先进、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建立了我国涵盖整个食品链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表,提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发展计划建议。其中,将风险分析原则应用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表的建立过程中,提出了以过程方法为核心,功能方法和层次方法相结合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构建方法,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表的建立流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其次,研究中系统应用国际通行的风险分析方法,开展了污染水平调查和膳食暴露评估,获得了大量科学基础数据,提供了规范开展我国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及标准制定的较为完善的工作模式。第三,提出了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三者协同作用而形成有效技术性贸易措施框架及重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第四,建立了目前国内最全面、系统、功能完善、权威的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可以快速便捷地查询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技术法规的相关信息。
据介绍,这项研究的部分成果已应用于国家食品标准清理工作中,基本解决了现行食品标准的交叉、重复和矛盾等问题。这项研究中取得的食品安全限量基础数据有的已成功用于食品国际贸易谈判中,有的已提交给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部分建议已被采纳,一些成果已在相关行业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