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准化领跑中国物流业发展
2005年12月6~7日,第三届中国物流企业家论坛暨2005中国物流企业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企业纷纷表示,要加快标准化建设,加快我国物流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介绍,目前,中国物流业在4个标准方面(包括基础性标准、现场作业标准、信息化标准和物流服务规范)的建设取得了进步,物流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中国物流货物总值达到38.4万亿元人民币,物流业增加值已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19.5%,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大多数物流企业在实际的业务运作中,都能够严格按照物流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质量体系的要求运作,这也是中国物流业为什么能取得较快发展的关键。”中国外运辽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舰介绍说,“不仅如此,一些企业还针对不同客户的物流需求,制定了详细的、个性化的标准化业务流程和考核指标。”
与物流设备等硬件标准化相比,企业对信息、服务和技术等软件标准化的要求更为迫切。一位客户介绍说,与传统的出库方式相比,利用标准的电子标签拣货可以实现无纸化作业,使用户的出库时间大大减少,电子标签已成为大部分物流配送中心的标准配置;利用无线条码技术也能提高进货、仓库转运、补货、盘点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有着17年物流经验的广东远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董远成认为,政府在未来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进程中,应重点推动物流信息和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如大多数发达国家在运输领域已经广泛应用电子数据交换(英文简称EDI),这是货物准确、高效、安全运达目的地的必要前提。中国在这方面的“标本”当属长江流域“六省二市”已经在建运行的EDI,并将朝着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EDI的方向发展。
此外,作为国际采购与物资管理联盟的成员单位,中国物流谋求国际一体化的标准建设也拉开了序幕,目前中日韩三国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韩国的物流业已进入中国市场,包括以港口项目为主的海洋航运业、航空货运业、物流设备与装备业等标准化与共用系统的建立。
有关人士指出,物流业虽是我国的朝阳产业,但行业主体还处在弱小散乱的草创期,物流企业多是从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化而来,存在着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不能有效衔接,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有“用标准化领跑物流业”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