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业需尽快完善管理体制和标准体系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日期:2005-11-29
到11月底,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已经有两个月了,但是,北京奶品市场并没有出现许多人期待的“大洗牌”,遵守规定的企业不断地“含冤”,而不遵守规定的企业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甚至利用目前检测技术尚不完善的“空子”以假乱真。事实上,人们对这一纸《通知》寄予了太大的希望,希望它能够成为中国奶业走上规范化道路的开端,希望尽快结束中国奶业混乱竞争的现状。但是,业内人士却说,仅有《通知》是不够的,中国奶业亟须政府出面强化中国奶业战略引导,同时,尽快完善中国奶业管理体制和标准体系。
北京市奶业协会理事长范学珊告诉记者,中国奶业走的是一个非常规的发展轨迹,它是在大量引进的过程中急剧膨胀起来的。据统计,我国奶牛每年以20%多的速度增长,数量已经从几年前的500多万头增加到今年的1200多万头;牛奶的产量从400多万吨,增加到今年的近1700多万吨。近10年来,中国奶业大量引进,一方面从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大量引进奶牛,使中国奶牛拥有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乳品加工设备也在大量进口,按照目前业内人士比较认同的说法,中国奶品企业中70%~80%的设备是从国外进口的,其最表面化的结果是产品同质化比较普遍,缺少特色产品,无形中加剧了同行竞争。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在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行业主管部门,对迅速膨胀的产业缺乏足够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对专业技术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对产业的发展方向认识不足,同时也没有成熟的、符合国情的相关管理模式。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要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但是,如何依靠技术标准保护民族产业却没有有效的措施。
任何一个产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管理,政府对行业必须进行有目的的扶持和管理。上海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新认为,目前中国奶业管理体制不顺,存在多重管理的问题。奶业的构成比较复杂,从饲料的种植、奶牛的饲养,直到奶品加工以及进入流通领域,涉及到农业部等不同管理部门。目前,农业部和轻工业联合会都设有针对奶业的行业协会,企业不但要参加两个协会,更让他们为难的是,这两个部门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并不和谐。多重管理的结果是行业处于盲目的、无政府的、无约束、无导向的发展状态。
另外,规范的技术标准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但在东北农业大学骆承庠教授看来,中国奶业标准体系却比发达国家落后近30年。据介绍,中国奶业标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巨大的空白造成的管理漏洞。事实上,从饲料种植开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储存运输过程以及产品进入市场都需要严格的、统一的技术标准来规范。比如欧盟及美国规定,进入流通市场的鲜乳产品,其原料奶必须产自本土,否则被认定为违法。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用进口奶粉勾兑“鲜乳”情况的发生。据统计,加拿大涉及到奶业的标准多达上千部。与此同时,由于标准缺失,企业只能参照国外相关标准制定企业标准,这也给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造成难度。
基于以上种种现状,近年来,业内专家一直在呼吁统一奶业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陈新认为,当前最迫切的事情是,针对现状尽快制定出统一的牛奶产业科学的发展政策、战略目标,逐步使我国奶业向既有合理分工和布局,又有合理产业产品结构的方向发展,并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我国加入WTO后后过渡期内奶业产业的安全。关于标准体系问题,有专家称,加快中国奶业标准体系建设,必要的时候,可以按照我国实际情况,对国外的成熟标准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