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883-2024 滨海湿地生态廊道生态修复技术规程》标准解读


一、文本主题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滨海湿地生态廊道的生态修复工作,确保修复活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是为了响应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战略,保护和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生态平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需求日益增加。该标准在现有生态修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滨海湿地的特点,形成的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规程。作为河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在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领域具有指导意义,为相关修复工作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有助于提升生态修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主要技术内容


标准主要规定了滨海湿地生态廊道生态修复程序,包括现状调查、问题分析、方案制定、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效果评估及监测与管护等阶段的操作指示。适用于滨海湿地生态廊道土壤、水体、植被等要素的生态修复。


三、思维导图



四、总结


标准提出了一个系统化的生态修复流程,涵盖了从前期调查到后期监测的全过程,强调了生态修复的连续性和动态管理。在植被修复中,特别强调了本土植物的保护和适宜植物的选择,这有助于保持生态廊道的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和生态修复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技术规程在滨海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滨海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促进生态旅游、渔业等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标准的推广将促进生态修复行业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提升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服务能力,对生态环境保护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文献室

copyright 2004-2016版权所有 | 冀ICP备05014994号-3

系统支持浏览器版本:IE8以上(包含IE8)、360极速、 Chrome、火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