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基本知识


标准 


国家标准GB 3935. l-83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对标准作如下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该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l)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这种统一规定是作为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做到全国统一。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但推荐性标准如经协商,并计入经济合同或企业向用户作出明示担保,有关各方则必须执行,做到统一。


(2)标准制定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这里讲的”重复性”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概念反复多次出现的性质。例如批量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投入,重复加工,重复检验等;同一类技术管理活动中反复出现同一概念的术语、符号、代号等被反 复利用等等。 只有当事物或概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并处于相对稳定时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使标准作为今后实践的依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能扩大”标准”重复利用范围。


(3)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这就是说标准既是科学技术成果,又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并且这些成果和经验都是经过分析、比较、综合和验证基础上,加之规范化,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能具有科学性。


(4)制定标准过程要”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就是制定标准要发扬技术民主,与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做到”三稿定标”即征求意见稿一送审稿一报批稿。如制定产品标准不仅要有生产部门参加,还应当有用户、科研、检验等部门参加共同讨论研究,”协商一致,”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5)标准文件有其自己一套特定格式和制定颁布的程序。标准的编写、印刷、幅面格式和编号、发布的统一,既可保证标准的质量,又便于资料管理,体现了标准文件的严肃性。所以,标准必须”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标准从制定到批准发布的一整套工作程序和审批制度,是使标准本身具有法规特性的表现。


 标准化 


GB 3935.1对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该定义的含义如下。


(1)标准化是一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3个关联的环节组成,即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标准化3个环节的过程已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条文中。《标准化法》第三条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这是对标准化定义内涵的全面面清晰的概括。


(2)这个活动过程在深度上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上升过程。即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在实施中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对原标准适时进行总结、修订,再实施。每循环一周,标准就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充实新的内容,产生新的效果。


(3)这个活动过程在广度上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如过去只制定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现在又要制定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过去标准化工作主要在工农业生产领域,现在已扩展到安全、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信息代码等。标准化正随着社会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自己的工作领域。


(4)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可以体现多方面,如在生产技术管理和各项管理工作中,按照 GB/T 19000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简化设计,完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扩大通用化程度,方便使用维修;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国际贸易和交流等。 应该说明,定义中”最佳”是从整个国家和整个社会利益来衡量,而不是从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来考虑的。尤其是环境保护标准化和安全卫生标准化主要是从国计民生的长远利益来考虑。在开展标准化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贯彻一项具体标准对整个国家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对某一个具体单位、具体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为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远经济利益或社会效益,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正确对待”最佳”的要求。 


 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


(一)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手段,是实施科学管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现代化,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许多产品和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企业,协作点遍布在全国各地甚至跨几个国家。这样广泛、复杂的生产组合,需要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作一致。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统一标准,使得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在技术上有机地联系起来,保证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 标准化又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要实施科学管理,必须做到:管理机构高效化,管理工作计划化,管理技术现代化,建立符合生产活动规律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劳动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一整套科学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


(二)标准化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1)产品质量合格与否,这个”格”就是标准。标准不仅对产品的性能和规格作了具体规定,而且对产品的检验方法、包装、标志、运输、储存也作了相应规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检验和包装,产品质量就能得到可靠的保证。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准需要适时地进行复审和修订。特别是企业产品标准,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要求及时进行修订,不断满足用户要求,才能保持自己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不仅产品本身要有标准,而且生产产品所用的原料、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以及生产工艺工装等都应制定相互适应、相互配套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有序地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


(4)标准不仅是生产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也是国家及社会对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就是产品标准。通过国家组织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不仅促进产品质量提高,反过来对标准本身的质量完善也是一种促进。如 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对饮用天然矿泉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为34.5%,1994年为55%,1995年合格率 则上升为73%,通过抽检同时也发现了矿泉水国家标准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国家技术监督局及时组织力量对矿泉水国家标准进行 了修订,使之同国际标准接轨。


(三)标准化是合理简化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 现在许多企业是大而全,小而全,生产品种多,批量小,质量差,管理混乱,劳动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效益差。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主要途径就是要广泛组织专业化生产,而标准化正是组织专业化生产的重要前提。标准化活动一项重要内容是”合理简化品种”,提高零部件”通用化”程度,变品种多、批量小为品种少,批量大,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实现优质、高产、低耗、低成本、高效率的效果。


(四)标准化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 标准化对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有重要的作用。如我国新修订的水泥国家标准,由于合理地规定了氧化镁的含量,可使一些石灰石矿山资源延长开采期10年以上;火车锅炉用煤的粒度如超过标准要求,煤炭就不能完全燃烧,如粒度过小,有可能还未燃烧完全即从烟筒喷出,造成浪费;发达国家木材利用率达95%,我国只有50%~60%;能源有效利用率,日本达57%,美国51%,西欧国家在 40 %以上,我国只有 30%。世界各国都把节约能源,节 约资源作为今后标准化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国在这方面的任务就更为艰巨,标准化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五)标准化可以有效地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环境 我国标准化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它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包括:


(1)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

(2)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

(3)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它工程建设标准;

(4)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等。 上述标准的广泛制定和强制实施对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将起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产品质量法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应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六)标准化是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和新技术的桥梁 标准化是科研、生产和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开始只能在小范围内试验和试制。只有在试验成功,并经过技术鉴定,纳入相应标准之后,才能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例如福建省1990年制定的《蘑菇菌种及蘑菇罐头标准综合体》吸收了蘑菇菌种和蘑菇罐头生产过程的许多研究成果,形成从蘑菇菌种,蘑菇栽培、收购到蘑菇罐头生产全过程的标准综合体,对指导和促进福建省蘑菇罐头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保证福建省蘑菇罐头出口长盛不衰,成为福建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本综合体曾获1993年福建省技术监督科技进步一等奖。


(七)标准化可以消除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有一个叫”关税与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也称为”标准守则”,要求缔约国准备建立或采用某一标准系统或认证系统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其要点如下:


(1)缔约国标准的制定应以有关的国际标准或其中有关部分作为依据;

(2)应保证制定和采用技术规则和标准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制造壁垒;

(3)标准的实施在任何可能采用标准的地方进行;

(4)鼓励参加有关国际标准和认证方面活动;

(5)为国家级和区域性认证系统的评定创造条件;

(6)缔约国对进口国产品和国内产品的测试一视同仁,并鼓励接受另一缔约国作出测试数据。测试方法和测试数据的互相承认,可以极大地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为达到这一目的,各国缔结双边或多边协议是必要的。


根据”标准守则”规定,我们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是:


(l)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2)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完善我国标准体系的同时,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反映我国的要求,维护我国的利益。

(3)积极推行GB/T 19000-I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包括取得进口国或第三方权威机构的质量认证或安全认证,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制定标准 是指标准制定部门对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编制计划组织草拟、审批、编号、发布的活动。它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活动的起点。 标准备案 是指一项标准在其发布后,负责制定标准的部门或单位,将该项标准文本及有关材料,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存案以备查考的活动。 标准复审 是指对使用一定时期后的标准,由其制定部门根据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指标水平所进行的重新审核,以确认标准有效性的活动。 标准的实施 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活动,是标准制定部门、使用部门或企业将标准规定的内容贯彻到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中去的过程。它是标准化工作的任务之一,也是标准化工作的目的。 标准实施监督 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的活动。它是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管理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标准化工作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促进标准的贯彻,监督标准贯彻执行的效果,考核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通过标准实施的监督,随时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标准提供依据。 标准体制 是与实现某一特定的标准化目的有关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根据一些要求所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有关标准分级和标准属性的总体,反映了标准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标准化法律 从严格意义上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标准化法律是指调整涉及有关标准化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标准化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各项法规和规章;狭义的标准化法律,即是指198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它是我国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根本法。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是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是一定专业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 


 国家标准 


是指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标准不得与之相抵触。国家标准是四级标准体系中的主体。 


(1)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审批。


(2)国家标准制定的对各 

①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要求和互换配合要求;

②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技术要求,包括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要求,工程建设的安全、卫生要求,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

③基本原料、燃料、材料的技术要求;

④通用基础件的技术要求;

⑤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

⑥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信息、能源、资源和交通运输等通用的管理技术要求;

⑦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要求;

⑧国家需要控制的其它重要产品和工程建设的通用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1)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审批,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行业标准制定对象:对没有国家标准又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①技术术语、符号(含代码)、文件格式、制图方法等通用技术语言;

②工农业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参数、质量标准、试验方法以及安全、卫生要求;

③工农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④通用零部件的技术要求;

⑤产品结构要素和互换配合要求;

⑥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⑦信息、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的技术要求及其管理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在相应国家标准批准实施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地方标准 是指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适用,不得与国家标准和标业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公布实施后,相应的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1)地方标准由省级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审批,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在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批准实施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2)地方标准制定对象: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①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②药品、兽药、食品卫生、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种子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③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企业标准 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在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企业标准有以下几种:


(l)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


(2)为提高产品质量和促进技术进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


(3)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


(4)工艺、工装、半成品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5)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企业产品标准、应在批准发布30日内向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强制性标准 


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对于一些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这样的标准称之为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国家将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推荐性标准 


是指国家鼓励自愿采用的具有指导作用而又不宜强制执行的标准,即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允许使用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选用。 国际标准 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已列入《国际标准题内关键词索引》中的27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和公认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某些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 


是指国际上有影响的区域标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制定的国家标准和其他国家某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标准,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以及先进的企业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


 包括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纳入我国的各级标准中,并贯彻实施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活动。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完全相同,编写上不作或稍作编辑性修改,可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idc或IDC。 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基本与国际标准相同,仅有小的差异,在编写上则不完全相同于国际标准的方法,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eqv或EQV。 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是采用国际标准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指我国标准在技术内容的规定上,与国际标准有重大差异。可以用图示符号“≠”表示,其缩写字母代号为neq或NEQ。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


(1)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应当符合我国有关法律和法规,保障国家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如我国实行的是法定计量单位,如有使用英制计量单位g的国际标准不能采用。又如采用涉及到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际标准必须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也不能同我国强制性标准相抵触。


(2)凡已有国际标准(包括即将制定完成的国际标准)的,应当以其为基础制定我国标准。凡尚无国际标准或国际标准不能适应需要的,应当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 如近几年我国高新技术行业采用国际标准比率比较高,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提高。例如电子行业、邮电行业制定的国家标准采标率达70%;信息技术方面制定的300多个国家标准采标率达到80%,加速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同国际接轨,有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对国际标准中的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贸易需要的标准应当先行采用,并与相关标准相协调。


产品的安全、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国外特别重视。对家用电器来说,在欧洲国家IEC标准是重要的标准,在美国市场则要求符合UL标准,自行车可以选用美国自行车安全性能标准(CPSC),我国生产的自行车,尾灯和间不符合美国安全标准,就进不了美国市场。食品卫生是出口商品中很敏感的问题,我国出口到德国的食品,因对方考察我国的生产厂环境,生产工人的个人卫生及车间空气的清洁度,达不到德国国家标准的要求,被取消了注册资格。为了使我国更多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国际标准中的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贸易需要的标准应当优先采用。


(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应当同我国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相结合。


过去我国在引进工作中往往重视设备、不重视技术标准引进。有一化工厂以 2800万美元进口多套设备,交货后发现是次品,但合同中没有规定验收标准,对方不肯承担责任。另一家从美国引进中密度纤维板的成套设备,美方提供了133项设备,在合同中没有一项载明考核设备主要性能的标准和检验标准,以至在试产中连续发生设备事故。有的引进项目,起初不懂得向外商索取标准,当想到需要向外商索取有关标准资料时,外商以属于第三方资料为理由,迫使我方高价购买。相反,辽宁省机电行业重视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同采用国际标准相结合,出口创汇从 1986年的1.73亿美元提高到1990年的10亿美元。沈阳电缆厂为了赶超世界水平,使产品走出国门,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使该厂的46类产品中的43类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一举跃入世界电缆先进行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12个国家和地区。


(5)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跟踪国际标准化发展,积极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积极争取把我国标准或提案转为国际标准。从1988年起,我国被连续选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理事国和技术局成员,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执委会成员、副主席,同时参加了ISO/IEC近300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活动。承担着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钢丝和盘条、航空电器、包装术语、配筋砌体、微末分析、电子探针等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也开始承担部分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如:《赢灯型式和尺寸》、《绿茶》和《针灸针》等。我国的国家标准《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纤维光学隔离器总规范》、《山苍号油》已被采纳为 ISO/IEC的正式标准,此外,我国还有 19种电子探针分析标准样品,已列入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样品委员会(ISO/REMCO)的标准样品推荐目录,目前,虽然由我国负责起草的国际标准还不多,但它标志着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和中国标准已经开始走向世界。 


图形标志 


是指用于表达特定信息的一种标志。它由标志用图形符号、颜色、几何形状(或边框)等元素的固定组合所形成的标志。它与其他标志的主要区别是组成标志的主要元素是标志用图形符号。 


 指令标志 


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行为或动作的图形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代号 

GB--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 

GB/T--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代号 序号 行业标准名称 行业标准代号 主管部门 1 农业 NY 农业部 2 水产 SC 农业部 3 水利 SL 水利部 4 林业 LY 国家林业局 5 轻工 QB 国家轻工业局 6 纺织 FZ 国家纺织工业局 7 医药 YY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8 民政 MZ 民政部 9 教育 JY 教育部 10 烟草 YC 国家烟草专卖局 11 黑色金属 YB 国家冶金工业局 12 有色冶金 YS 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 13 石油天然气 ST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14 化工 HG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15 石油化工 SH 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 16 建材 JC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17 地质矿产 DZ 国土资源部 18 土地管理 TD 国土资源部 19 测绘 CH 国家测绘局 20 机械 JB 国家机械工业局 21 汽车 QC 国家机械工业局 22 民用航空 MH 中国民航管理总局 23 兵工民品 WJ 国防科工委 24 船舶 CB 国防科工委 25 航空 HB 国防科工委 26 航天 QJ 国防科工委 27 核工业 EJ 国防科工委 28 铁路运输 TB 铁道部 29 交通 JT 交通部 30 劳动和劳动安全 LD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31 电子 SJ 信息产业部 32 通信 YD 信息产业部 33 广播电影电视 GY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34 电力 DL 国家经贸委 35 金融 JR 中国人民银行 36 海洋 HY 国家海洋局 37 档案 DA 国家档案局 38 商检 SN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39 文化 WH 文化部 40 体育 TY 国家体育总局 41 商业 SB 国家国内贸易局 42 物资管理 WB 国家国内贸易局 43 环境保护 HJ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44 稀土 XB 国家计发委稀土办公室 45 城镇建设 CJ 建设部 46 建筑工业 JG 建设部 47 新闻出版 CY 国家新闻出版署 48 煤炭 MT 国家煤炭工业局 49 卫生 WS 卫生部 50 公共安全 GA 公安部 51 包装 BB 中国包装工业总公司 52 地震 DB 国家地震局 53 旅游 LB 国家旅游局 54 气象 QX 中国气象局 55 外经贸 WM 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 56 海关 HS 海关总署 57 邮政 YZ 国家邮政局 注: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表中给出的是强制性行业标准代号,推荐性行业标准代号是在强制性行业标准代号后面加“/T”,例如农业行业的推荐性行业标准代号是NY/T


 标准体系

1. 标准体系GB/T 13016一91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对标准体系定义为:“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2. 标准体系表 GB/T 13016对标准体系表的定义是:“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标准体系表的组成单元是标准,不是产品。 标准体系表包括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的标准体系应有的全部标准,即包括应该保留的现有标准,以及应该修订和新订的标准。 


 标准体系表的结构图


全国标准体系表的总结构图(见图1-1)包括3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全国通用综合性基础标准体系表。这是全国标准体系表的第一层标准。

第二部分:各行业标准体系表。包括全国标准体系表的第二至第五层。 全国标准体系表第二至第五层标准如下:   第二层--行业基础标准; 第三层--专业基础标准; 第四层--门类通用标准;   第五层--产品、作业、管理标准。 各行业标准体系表包括的内容见图1-1。

第三部分:企业标准体系表: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企业标准体系的组成标准包括企业所贯彻和采用的上级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所有标准都在上级标准化法规、本企业标准化规定以及本企业的方针目标和各种相关国家法规的指导下形成。


(三)标准体系表的作用


(1)描绘出标准化活动的发展蓝图,明确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2)系统了解国际、国外标准,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了全面情报。

(3)指导标准制、修订计划的编制。由于标准体系表反映了全局,找到了与国际、国外的差距和自己体系中的空白,因而可以抓住主攻方向,安排好轻重缓急,避免计划的盲目性和重复劳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标准的制定速度。

(4)改造和健全现有的标准体系,使体系构成达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5)有助于生产科研工作。标准体系表不但列出了现有标准,而且还有今后要发展的标准和相应的国际、国外先进标准,这对生产科研人员利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试制新产品极为有利。

(6)有利于企业标准化的建设。 图1-1 全国标准体系总结构图 〉 


 全国标准体系表第一层标准全国通用综合性基础标准体系表 分类号 内容名称 分类号 内容名称 A00 标准化法规和通用管理 标准体系表 A42/43 通用理化分析标准体系表 A00 质量管理(非数学方法) 标准体系表 A02 动作和时间分析标准 A51 量和单位标准体系表 A12 保护消费者利益标准体系表 A80/89 包装标准体系表 A20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标准 C50/64 卫生标准体系表 A21 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标准系表 C65/79 职业安全和工业卫生 标准体系表 A22 术语(术语学)标准体系麦 F00/09 能源基础和管理(含水资 源)标准体系表 A22 图形符号标准体系表 J 04 机械制图与工程制图标准 A25 人类工效标准体系表 J 05 互换性和结构要素 标准体系表 A40 系统工程(含信息技术) 标准体系表 P 41 统计方法标准体系表 A40 价值工程标准体系表 Z 00/70 环保标准体系表 〉 全国标准体系表第二层至第五层各行业标准体系表 〉 分类号 行业标准体系表 分类号 行业标准体系表 分类号 行业标准体系表 A 10 商业 D 20/29 煤炭 N 00/99 仪器、仪表 A 14 文献 E 00/99 石油 A 42 声学 F 55/59 水利,水电 P 00/99 工程建设 B00/09 农业 F 20/29 F 40/99 电力 核工业 Q 00/99 建材 B 20/29 粮食 R 00/99 交通 B 40/49 畜牧 G 00/99 化工 S 00/99 铁路 B 50/59 水产、渔业 H 00/99 冶金 T 00/99 车辆 B 50/79 林业 J 00/99 机械 U 00/99 船舶 C 10/29 医药 K 00/99 电工 V 00/99 航空、航天 C 30/49 医疗器械、医疗仪器与设备 L 00/99 电子 W 00/99 纺织 D 00/19 D 80/99 矿业、地质 M 00/99 通迅、邮政、 广播、电视 X 00/99 食品 Y 00/99 轻工 图1-1 全国标准体系总结构图 


标准的制定、修订与实施


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推行标准化是我国的重要技术经济政策。要推行标准化,首先要制定和修订标准。


一、制定和修订标准的原则


(1)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体健康,保护环境。这是制定标准目的所在,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创造繁荣的同时又带来安全、卫生和环保的问题。如工业生产中排出大量废气、废液、废渣,污染了环境;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噪声、振动、电磁波、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等。为了把上述危害控制在最低范围,我国通过标准化法把”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在法律上给以强制地位,通过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达到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和治理污染的目的。


(2)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并符合使用要求,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是我国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例如我国是一个森林覆盖面积比较小的国家,因此要尽量减少木材使用量,在制造家俱,建筑模板,包装用材等方面要推广材料代用的做法。能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在制定和修订标准时,要十分重视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特别在制定电动机、锅炉、内燃机和主要用能设备标准时,要规定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耗和效率指标。


(3)制定标准应当做到有关标准的协调配套。在制定和修订标准时,应当做到标准与标准之间协调一致。一般标准要同强制性标准、基础性标准协调一致;下级标准要同上级标准协调一致;同一部门发布的标准彼此要协调一致;产品标准要与有关的基础标准、原材料标准协调一致。如纸张尺寸标准与造纸机、印刷机、复印机、晒图机和打印机的尺寸以及书籍、书包、书橱的尺寸应协调一致;集装箱的外形尺寸与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的尺寸应协调一致;产品的连接,安装尺寸之间,整机与零部件,元器件标准之间都应当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标准的贯彻执行,发挥标准系统的效益。


(4)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标准化是进行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在”标准守则”中有一条规定:各缔约国应保证不能把制定标准的目的作为国际贸易壁垒,并要求以国际标准作为制定本国标准的依据。 GB/T1.1在其总则中特别强调制定”标准的目的是通过规定明确的条文来促进国际贸易和交流。”按此要求编写标准,可以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扩大国际间的经济和技术交流,增强我国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


(5)制定标准应当发挥行业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组织由专家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标准的草拟、参加标准草案的审查工作。审查企业标准时,应根据需要,邀请企业外有关专家和用户代表参加。这是制定标准的组织原则,也是我国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成功经验,使标准具有科学性、权威性、适用性,保证标准的高质量。


二、制定和修订标准的程序 制定标准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制定标准应有计划、有组织地按一定程序进行。


(一)组织标准制(修)定工作组   标准制(修)定任务下达后,承担任务单位应及时研究确定该工作组人员,并指定项目负责人。企业标准可由设计、技术检验、质量管理和标准化人员组成。


(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编制工作方案


工作组成立后,必须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生产、使用、科研、管理等部门和单位调查研究,全面收集有关资料,充分掌握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科研成果和生产或工作实践中的技术数据,特别 要注意收集同本项目相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确 保制定标准内容同强制性标准相协调,还要注意收集相应的国际 标准和国外的先进标准,以及外国公司标准。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编制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一般包括下列 内容:

(1)标准名称,适用范围;

(2)任务要点:任务来源,制定标准目的、意义和主要工作 内容;

(3)国内外相应标准及有关科研成果的简要说明;

(4)工作步骤及计划进度;

(5)参加工作单位及其分工;

(6)制定标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7)标准化技术经济效果预测;

(8)经费预算。


(三)在试验验证基础上编好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标准内容是一种科学的规定,有些标准本身就是一项科技成果,标准中的技术内容应建立在大量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一切技术指标都应该经过认真试验验证以后才能确定。 如制定全国服装统一号型标准,标准起草人员到全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幼儿园和乡村进行40万人的体型测量,掌握了大量数据资料基础上,再经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综合分析、计算以后,并结合服装工人的生产实践经验制定出来。 又如修订2号喷气燃料标准,根据我国石油资源和气候情况,有关方面提出把原沿用苏联标准的冰点一60C改为一50C,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测定了高空和地面的温度,研究了炼制工艺和添加剂的选配,建立了质量检验仪器和检验方法,并作了多次的试车试飞验证后确立。


(四)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确定标准送审稿及其《编制说明书》 为了使标准制定得科学合理,体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应将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发送有关生产、使用、科研、设计、技术监督等部门,广泛征求意见。有时也可以召集专门的标准征求意见座谈会,征求有关人员的意见。 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应进行分类整理,逐一分析研究,合理的意见应采纳,不正确的意见,需要作出说明解释。分类整理的意见一般采用表格形式表达。 在发送标准”征求意见稿”时应同时发送标准的《编制说明书》。《编制说明书》的主要内容是:


(l)标准项目任务来源及制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2)编制标准的基本原则,本标准同现行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及相关标准之间的关系;

(3)本标准重要内容的确定依据、重要问题的解释说明;

(4)主要的技术指标,试验验证结果的分析,技术经济效果的预测;

(5)贯彻实施标准的建议和意见。


(五)审查标准,编写标准报批稿


(1)标准审查主要内容:

①标准的规定是否与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是否同我国强制性标准相抵触;

②标准内容是否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做到了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可靠;

③标准的规定内容是否有充分的依据,是否在试验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的,是否在其适用范围内做到完整、齐全;

④标准编写方法是否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⑤贯彻实施标准的措施建议是否适当可行。


(2)审查标准方式有会审和函审两种。如果标准内容比较成熟,各方分歧意见不大的,可以采用函审方式,以节约人力和物力;对标准内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争议较多的标准应采用会审方法。


(3)会议审查应写出”会议纪要”,并附参加审查会议代表签字名单;函审应写出”函审结论”。


(4)标准送审稿经审查通过后,工作组应根据审查意见,编写标准报批稿,报批时应呈交下列文件:

①报批标准公文一份;

②标准报批稿,其内容应与标准审定通过的内容一致,如有改动应有说明;

③标准编制说明及有关试验验证报告;

④标准审定会纪要或函审结论并附代表签字名单;

⑤如系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应附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原文和译文各一份。


(六)标准的批准和发布 标准报批稿及报批所需各项文件准备好后,应根据标准的级别,按规定的审批权限,报送相应的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编号、发布。审批时应明确本标准是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明确标准实施日期。 标准审批发布后,要公布于众,并立即组织印刷发行,尽快把标准发行到各有关实施部门和单位,使它们在标准实施之前作好实施标准的各项准备工作。


(七)标准的复审 标准化法第十三条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当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予以修订、废止。”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企业标准复审周期不超过3年。 标准的确认有效、修订和废止由原标准发布机关审批和发布。 

企业标准化地位与作用


1.企业标准化是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现代化生产是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技术要求高、分工细,生产协作广泛,这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使之在技术上保持统一协调,使企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保证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企业为了实行科学管理,改变凭行政命令、个人意志进行企业管理的办法,使干百万件日常工作,都有人各负其责地去处理,必须制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物资和劳动管理等科学管理标准,使管理机构高效化,管理工作制度化,保证步调一致,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使企业领导者能从日常繁忙的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全局性的工作,以保证企业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


2.企业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

产品不合格不准出厂。这个”格”就是产品标准。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检验、包装和储运,产品质量就能得到可靠的保证。有高水平的标准,才能有高质量的产品。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标准要及时进行修订,并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使我国标准同国际标准接轨,保证产品符合国际贸易和交流需要,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3.企业标准化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

在标准化发展的进程中,质量管理是较早涉及的一个领域。早在质量管理的萌芽阶段,标准化就渗透到质量管理领域之中。20世纪初期,美国工程师泰勒就是以标准化、计划化和控制化为基础,提出了”科学管理”原理,从而摆脱了单凭管理者个人经验进行的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管理的道路。我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模式始于70年代末。这种管理模式是由企业全体人员参加,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最终目的是使产品质量达到技术标准要求。企业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就需要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管理以标准为依据,将生产过程中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即为质量的全过程提供控制依据,使产品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正如日本人所说:”标准化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四大支柱之一。”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个国家开展了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及一些国家,都在对标准化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新的研究和探讨,为标准化在更高基础上的普及和发展,为质量管理打下更好的基础,开辟新的前景。


4.企业标准化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工具

企业标准化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标准化,可以增加生产批量,使企业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生产,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标准化使产品品种规格化,零部件通用化,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通过标准化,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材料,简化原材料的供应品种,还可以大大节省原材料消耗,减少物资的采购量和储备量,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等等。


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1)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设置的标准化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职标准化人员,负责管理企业标准化工作。其任务是:

①贯彻国家的标准化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编制本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

②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

③组织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④对本企业实施标准的情况,负责监督检查;

⑤参与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中的标准化工作,提出标准化要求,做好标准化审查;

⑥做好标准化效果的评价与计算,总结标准化工作经验;

⑦统一归口管理各类标准,建立档案,搜集国内外标准化情报资料;

⑧对本企业有关人员进行标准化宣传教育,对本企业有关部门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指导;

⑨承担上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2)企业标准化人员对违反标准化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向企业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向上级部门报告,对不符合有关标准化法要求的技术文件,有权不予签字。


(3)企业标准属科技成果,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对取得显著经济效果的企业标准,以及对企业标准化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的人员,应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贯彻标准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应给予批评教育;对违反标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情报资料的基本概念 文献与资料


文献 


近几年,”文献”这个名词使用很广。我国情报专家对”文献”一词广义的解释是:以文字、图像、符号、声频等为主要记 录手段的一切知识载体。 GB4894一85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中对”文献” 一词作了更规范、更明确的定义:”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这一定义有3个方面的含义:


(1)文献必须有知识。没有记录知识内容的载体不能称为文献。

(2)知识记录在物质载体上才能称为文献。例如存在于人们 头脑里的知识不能称为文献。

(3)载体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其他声像资料,如电影、录 像、磁带等。


2.资料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资料”一词,但什么叫资料尚无明确定义。随着”资料”一词的广泛应用,它的含义和应用范围几乎包括了文献的全部。各种类型文献人们都可以用”资料”来称呼。它成为文献的同义词和代名词。 上述情况说明,文献与资料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标准化领域中,标准、标准资料、标准文献可视为同一含义。


3.标准情报 


标准情报是科技情报的一个分支,也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一般科技情报的规律,又有标准化工作的特殊要求。 标准情报定义:”在标准化工作中,人们以文献、实物等各种方式传递的科学知识。”这种以各种方式传递的科学知识,除标准本身外,还包括一切与标准化有关的书刊资料。


4.标准文献 


标准文献目前没有正式定义。标准文献一般是指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经济标准及其它具有标准性质的类似文件所组成的一种特种文献。 构成标准文献至少应具备3个条件:

第一是标准化工作成果;

第二是必须经过主管机关批准认可后而发布;

第三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下不断地进行补充、修订或废止。


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文献室

copyright 2004-2016版权所有 | 冀ICP备05014994号-3

系统支持浏览器版本:IE8以上(包含IE8)、360极速、 Chrome、火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