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战略升级,我们如何推进?
标准化如何促进社会治理,如何促进智能制造,如何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在2021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主持了一场标准化战略专家访谈。来自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与会专家们,围绕国内国际标准化发展的最新趋势,分享各自观点、碰撞思想火花。
一、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标准达到统一,才能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据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欣丽介绍,最近几年,ISO、IEC、ITU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欧盟、美国等,纷纷调整出台了国际标准化战略、区域标准化战略和国家标准化战略,在全球掀起了标准化战略升级的热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副司长陈洪俊表示,我国近年来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新《标准化法》自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为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整体方向引领。目前,我国共与54个国家、区域组织或国际组织达成了97项标准化方面的合作。
二、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方向,而标准是智能制造的根基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表示,智能制造是一种协同制造模式,其生产资源配置是在全球范围内跨行业、跨地域、跨企业来进行整合的,标准是唯一能够把这些生产资源整合起来的方式。“要使各种冷冰冰的机器系统达到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智能状态,标准化是不可或缺的。”欧阳劲松说。
三、在促进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标准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在这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侯成君介绍,山东从社会反响集中的政务服务大厅入手,选择了一批县市级政务大厅开展标准化应用与实践,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荣成模式”、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潍坊政务审批大厅等服务模式。对于这些工作典型,山东系统应用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提升、总结其经验并固化下来,逐步从部门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进而努力争取成为国家规则体系。这其中,已有9项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四、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标准化也大有可为
作为国家能源企业的代表,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伟建议,政府一方面可主导制定强制性标准,例如针对企业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制定国家标准,制定碳交易规则;另一方面可制定一些导向性标准,如扶持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进一步促进碳减排。
五、标准化科研机构是标准研制的主力军
“标准的指标不是越高越好。”刘洪生表示,标准的供给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标准的适用性,真正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如对一些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应在产业落地的过程中加强标准化的科研和跟进,对一些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成果要尽早实现标准化和产业化。
(来源:以上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学习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