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工效学是人类工效学理论在视觉、照明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人体与光环境的直接关系。
视觉工效学从视觉、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着手,研究照明中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以通过照明的方式减轻人的压力,或提高人在该环境中的工作效率。
01背景及意义照明产品的设计要让使用者拥有愉悦、舒适、健康和安全的良好体验。只要是与人们的视觉有交互的视觉环境,不论是什么光源,采用什么照明方式,都应该以满足人体视觉工效,否则有可能会对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心理或生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2018年8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委共同下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的目标,《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改善视觉环境,落实教室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2021年12月8日,中国儿童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报告中指出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显示,从1985年起中国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持续上升,到2019年时,视力不良率已达到67.9%。照明设备在产品进行设计的时候,应本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视觉健康的问题。如果长期处于不舒适的光环境,例如灯闪烁、高亮度、低亮度、不合适的照度、不均匀的光分布、强烈的频闪等,不但会引起工作、学习效率的下降,同时也会造成视觉疲劳和头痛等不良反应。
02标准内容介绍在学校,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教室环境中进行读书学习,教室照明环境对于视力和视觉疲劳至关重要;在家中,中小学生在读写台灯下学习,读写台灯的照明效果与中小学生的视觉疲劳也息息相关。基于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人类工效学实验室开展了教室照明和读写台灯的光学环境物理参数测试和人因实验研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研制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团体标准《教室用照明灯具人类工效学技术规范》和产品认证技术规范《读写作业台灯人类工效学技术规范》,涉及了中小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用照明灯具人类工效学技术规范》给出了教室用照明灯具的人类工效学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教室照明用灯具(以下简称“教室灯具”)的人类工效学产品的设计、检测和认证。标准包含对照明环境的物理量测量,包括照度及照度均匀度、显色指数、相关色温、频闪等,同时还引入了基于脑电的视疲劳指数、专家评价和用户体验评价,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教室照明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检测评价。《读写作业台灯人类工效学技术规范》从人因与工效学的角度出发,基于读写作业台灯的人-机交互特性,从视觉、噪声、标识、结构等方面,给出了系统的、全面的读写台灯的工效学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测试方法,适用于在家庭、教室或类似场所进行视觉作业所使用的台灯的工效学检测,为企业设计和生产舒适、健康的灯具产品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消费者选购相关产品提供依据。
03标准实施意义和现状《教室用照明灯具人类工效学技术规范》和《读写作业台灯人类工效学技术规范》两项标准在大量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给出了教室照明和读写作业台灯工效学相关指标的量化要求,并引入用户、专家评分和脑电检测等方法,为照明环境评价提供更为全面的评价方式。为了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要求,这2项标准对教室照明灯具和读写作业台灯的工效学检测进行规范,有助于引导照明产品企业的产品研发,提升照明产品的舒适性体验,以起到保护青少年儿童的视力健康的作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人类工效学实验室的照明工效学实验室,建立了教室模拟照明环境和家居照明环境。目前,已经与认证公司合作,开展了多家企业的教室灯、黑板灯和读写台灯产品的工效学检测,形成了标准研制、检测和认证全链条的标准化技术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