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规划》提出,要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标准体系,力争经过十五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我国进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趋于普及,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提升。到2025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
《规划》指出,随着汽车产业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我国将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标准体系。明确车载操作系统、车用基础地图、车桩信息共享、云控基础平台、车用无线通信等技术接口标准。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大数据平台,促进各类数据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
《规划》明确,要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充换电、信息通信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和使用效率,营造新能源汽车良好使用环境。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规划》提出,要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提高锂、镍、钴、铂金等关键资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加快突破关键制造装备,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同时,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以及维修保养、充换电等安全标准,完善安全法规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规划》特别强调,要推动新能源汽车标准协调与国际互认。组织企业和行业机构,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机遇,推动新能源汽车标准国际合作。支持国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国外行业机构开展合作,推动在设计生产、质量安全、试验方法等方面标准和结果的国际互认。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支持力度,给予新能源汽车通行、使用等优惠政策。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力争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