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读懂《纲要》划定的方向!

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纲要》提出要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二元结构,大幅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重。目前,我国团体标准从无到有,已有5千多家社会团体公布3万多项团体标准,实现了数量的迅速增长,但与近18万项的政府颁布标准相比,比例依然较小。提高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例,不仅是国家“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也是我国标准体系结构优化、与国际标准体系相互兼容的需要。为此《纲要》把优化标准供给结构,作为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的根本路径。一方面要大力培育、规范发展团体标准,提升团体标准的适用性、影响力和可信度,推进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的机制建设,促进团体标准的应用示范。另一方面要同步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结构性改革,强化政府颁布标准守底线、保基本的定位,控制数量规模,推动相应的政府颁布标准转化为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要有改革精神、开放意识,把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培育好、规范好,发挥好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应有的作用。二、推动全城标准化深入发展《纲要》提出要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全覆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全域标准化这个概念是个新提法,但这种趋势早已出现。国际标准组织ISO和IEC都在其战略愿景中明确提出,让标准无处不在。近年来,我国标准也从生产、贸易等经济领域不断向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延伸,全域标准化的提出是标准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全域标准化,一方面要拓展标准化工作的广度。推动标准化全面融入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绿色发展、城乡建设、社会建设以及政府管理等方面,这都在《纲要》中作了专章部署。全域标准化不是泛标准,全域标准化指的是标准作为一种制度、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可以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是要求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制定标准,有些工作是要运用标准化的理念方法,大家要做好这两者的区分。另一方面,要强化标准化工作的深度。《纲要》提出了七大工程、五项行动和三十多项制度机制创新,这些工程、行动和制度既是落实《纲要》任务的措施,也是各地方、各部门贯彻《纲要》、推进标准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需要大家主动对标、积极推进。三、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纲要》用较大的篇幅提出要深化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强化标准的实施运用,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标准实施为例,过去是无标可用,现在是有标不用,有标难用。据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统计,2021年度阅读量仅为1次的国家标准有17项,关注程度几乎为零,其实施的效果可想而知。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同样会存在这种情况,其中不被人关注、不被人采用,没有被废止和修改的“休眠标准"应该也有不少。所以《纲要》强调标准化要实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不仅要对标准的研制进行布局,更要加强标准的实施和监督,要让标准真正“活”起来、“化”下去。《纲要》提出了许多针对性措施,在制定上要求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健全企业和消费者参与标准制定的机制,在实施上要求完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中应用先进标准的机制,在监督上要求健全覆盖政府颁布标准制定实施全过程的追溯、监督和纠错机制。这些都是强化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举措。四、切实拓展标准化国际视野标准是把双刃剑,既能促进国际贸易,也能形成技术壁垒。中国是什么姿态,国际社会很关注。《纲要》坚定贯彻中央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标准规则等制度型开放的精神,鲜明提出要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在目标上提出,标准化开放的程度要显著增强,标准化人才柱来和技术合作要日益加强,标准信息要更大范围实现互联共享,标准制定的透明度和国际环境要持续优化,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关键技术指标一致性程度要大幅度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5%以上。在措施上还明确,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联动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履行国际标准组织成员国责任义务,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利用标准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力推动中外标准互认,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标准制定的权利,支持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来华落驻,充分展现中国开放、包容、合作的自信和阀襟,这些措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肯定和赞赏,《纲要》发布后,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标准化机构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泛美标准组织等均予以积极评价。五、突出标准化自身能力建设《纲要》对自身建设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有许多新的指标和举措。其一,全面加强标准化工作考核评价。《纲要》要求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评价和改绩考核,完善标准化统计调查制度,将相关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为标准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其二,明确科技与标准互动发展硬任务。《纲要》提出,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要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综合性、专业性标准化研究机构,若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提升标准化发展的硬实力。其三,《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机制。比如,标准呈缴制度、政策实施配套标准制度、标准融资增信制度等,都是推动标准化建设的有力举措。其四,《纲要》还提出要将标准化纳入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专业与标准化教育融合试点,造就一支熟练掌握国际规则、精通专业技术的职业化人才队伍,着力夯实标准化人才基础。(来源:以上内容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学习标准化”)


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文献室

copyright 2004-2016版权所有 | 冀ICP备05014994号-3

系统支持浏览器版本:IE8以上(包含IE8)、360极速、 Chrome、火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