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面胶鞋标准发展看我国胶鞋百年历程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鞋类产品按鞋底及帮面材料分为布鞋、皮鞋和胶鞋三类。布鞋是指外底用多层布组成,主要由家庭妇女自己缝制的手工产品;皮鞋是由工匠制作,也属于手工劳动的产品;而此时的胶鞋已然是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我国胶鞋标准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鞋类产业大致分为:皮鞋、胶鞋、布鞋、塑料鞋(凉鞋),此时胶鞋隶属橡胶工业管理局划归化学工业部。胶鞋是鞋类中技术较为先进的行业,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许多工序是依靠标准模具生产,工业化程度比其它鞋类程度高,此时胶鞋可以说是奢侈品,同时也是各类专业运动员的穿着用鞋,直至在上个世纪80年代胶鞋产品仍然是运动员主要穿着用鞋。随着我国工业规模化的发展,胶鞋的生产逐步成为当时工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胶鞋行业的技术发展也揭开了我国胶鞋标准化发展的序幕。1964年我国发布了鞋类第一项标准GB/T318-1964《布面胶鞋》标准,于1974年和1983年两次修订。在1983版的标准中布面胶鞋包含了普通运动鞋、排球鞋、羽毛球鞋、篮球鞋、足球鞋、劳动鞋、轻便鞋、防寒鞋、童鞋等类别,可以认为布面胶鞋是用于运动、日常穿着用鞋的统称。1985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直属工作组,1987年成立了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9)。胶鞋分技术委员会组建后,胶鞋标准化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对我国胶鞋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开展发挥了显著作用。标准推动胶鞋技术进步随着制鞋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自20世纪80年代初化学工业部橡胶司制品处就部署胶鞋企业学习国外冷粘、注射等新工艺新技术,在全国制鞋业中率先进行这些新工艺的技术攻关,在1983年编制的胶鞋企业技术大纲中着重推广冷粘、注射等新工艺。并从80年代中期先后引进生产线,从而结束了过去传统胶鞋为单一热硫化工艺和局限使用橡胶和棉帆布生产的历史,形成了热硫化布面胶鞋、全胶鞋和冷粘/注射(塑)工艺的橡塑鞋三大系列产品组成的新结构。1986年受化工部委托,上海胶鞋研究所组织各大胶鞋厂编制GB/T9883-1988《胶鞋名词术语》国家标准(现为GB/T33384-2016《胶鞋术语》),在此标准中将冷粘工艺鞋改称为橡塑鞋,与布面胶鞋、全胶鞋一起列为胶鞋产品。并于1989年发布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编写的国家标准GB10507《橡塑冷粘鞋》、GB10506《注塑鞋》和GB10508《橡塑凉拖鞋》。1991年按照当时国家标准清理整顿的工作要求,布面胶鞋有关的国家标准转化为了行业标准HG/T2870《乒乓球运动鞋》、HG/T2016《篮、排球运动鞋》、HG/T2017《普通运动鞋》、HG/T2018《轻便胶鞋》、HG/T2182《棉胶鞋》,橡塑鞋相关的国家标准转化为了HG/T3084《注塑鞋》、HG/T3085《橡塑冷粘鞋》和HG/T3086《橡塑凉、拖鞋》。这些标准的转化说明胶鞋行业已经从简单的帮面帆布外底橡胶的布面胶鞋发展成为品类丰富、广泛适用于各项运动的专业鞋和日常穿着使用鞋。标准的发展也使得胶鞋行业在劳动、防寒、体育运动、日常穿着等用鞋方面不断扩展,为胶鞋持续发展提供了质量保障。随着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消费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根据胶鞋行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结合消费者和市场需求,对各类胶鞋标准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了修订要求,以期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体系。今后,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将继承和发扬埋头苦干、兢兢业业、精诚合作、积极探索的传统,不断提升胶鞋产品质量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文献室

copyright 2004-2016版权所有 | 冀ICP备05014994号-3

系统支持浏览器版本:IE8以上(包含IE8)、360极速、 Chrome、火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