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2米、还是6米?专家:防新冠安全距离无固定标准

据法新社巴黎8月28日报道,1米、2米,还是6米?研究人员近日在一项研究中警告说,谈到保持多远的社交距离才能防止新冠病毒传播,没有任何经验法则可供参考。是室内还是室外;空气流动的速度和模式如何;是小声说话、大喊大叫还是打喷嚏;是开空调还是开窗户;暴露的时间有多长;你有没有戴口罩——这些因素都将决定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安全距离是多少。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伦敦圣托马斯医院的研究人员尼古拉斯·琼斯说:“严格保持安全距离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做法,基于过时的科学和以往对付病毒的经验。”报道援引琼斯的话说:“我们提出的分级建议能够更好地反映最终决定风险有多高的多重因素,而不是简单地保持一个固定的物理距离。”在全球范围内,人类与新冠病毒共存已经变成一个现实。报道称,从疫情暴发的最早期开始,专家就对什么才算“安全的”社交距离进行了激烈辩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你和他人之间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许多国家的卫生部门也发布了类似指南。但最近几个月进行的试验表明,至少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距离可能还是太近,无法让人感到安心。报道称,琼斯及其同事在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上指出:“在最近的系统性回顾中,每10项研究中就有8项显示,对直径高达60微米的颗粒来说,呼吸道飞沫可水平投射到两米开外。”在一项研究中,含有活性病毒的飞沫在距离源头6米外的地方被探测到。打喷嚏、咳嗽或大声歌唱都可能造成这样的情况。报道称,这些发现有助于解释下面的案例:美国的一个合唱班进行练习期间,一名携带新冠病毒的演唱者感染了另外32名演唱者,尽管他们保持着身体距离。其他20个类似的案例也能用这些发现来解释。体育俱乐部、拳击或武术健身房、教堂、呼叫中心都是人们大声唱歌、喘息或说话的地方。有趣的是,商业航班上很少发生“超级传播者”事件,可能是因为人们不怎么说话,而且他们更有可能戴着口罩。病毒在室内环境下传播的距离也取决于是开着窗让房间保持通风,还是开着空调进行空气循环。居住密度也是一个关键。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琼斯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个图表来衡量不同情况下的风险。例如,假如你在通风良好、人员稀少的办公室里安安静静地说话,同时还戴着口罩,那样的话风险极低。报道认为,同样的情况下,如果不戴口罩或者办公室里比较拥挤,相对风险会更高,但仍处于中等级别。研究发现,在通风较差、无人戴口罩的房间里大喊大叫或唱歌将导致高风险。


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文献室

copyright 2004-2016版权所有 | 冀ICP备05014994号-3

系统支持浏览器版本:IE8以上(包含IE8)、360极速、 Chrome、火狐等